2025年6月4日下午,教師發展中心明德坊內氣氛熱烈,“智匯骨干·聚力攻堅——共謀學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骨干人才交流研討會在此舉行。學院黨委副書記趙志南、副院長劉曉明、教務處處長舒敬榮、實驗室管理中心主任兼科研處副處長羅富臣等領導與55名骨干人才濟濟一堂,共商學院發展大計,攜手擘畫高質量發展新藍圖。本次會議由教師發展中心隋延力主任主持。

會議伊始,隋延力主任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開場致辭。她著重強調了骨干人才隊伍在學院發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指出他們是學院邁向新高度的關鍵力量。此次研討會精心搭建了思想碰撞與經驗共享的優質平臺,旨在激發全體骨干人才的創新活力,共同探尋突破發展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她鼓勵大家暢所欲言,為學院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隨后,五位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骨干人才代表依次上臺,分享了他們的深度思考與實踐經驗,為學院發展建言獻策。
楊建功老師聚焦專業建設與教師梯隊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他建議深化跨學科交流,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科間的融合與創新;健全教師職業規劃與心理疏導機制,關注教師的個人成長與心理健康,為教師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完善科學評價體系,以更加科學、公正、全面的方式評價教師的工作,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他呼吁學院持續提供項目扶持與專項培養資助,為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梁寶瑞老師以“如何上好一門課”為核心,結合豐富的實例,生動闡釋了“一流課程”建設的方法論。他從梳理教材體系、整合知識結構入手,強調師生共同凝聚課程主線的重要性。他還特別指出,學科交叉融合是課程創新的關鍵所在,只有打破學科界限,引入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才能打造出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課程。

王曉欣老師直面當前教學管理中的瓶頸問題,如課程滯后、新教師發展、跨部門協作、教學資源與資金約束等,提出了一系列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她建議進行課程重構,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時代需求和學生實際;開展新教師精準培養,幫助新教師快速成長;加強部門協同增效,打破部門壁壘,提高工作效率;整合多元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選擇;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和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她強烈建議學院加大教學實踐環節投入,改善教學條件,提升教學質量。

徐美林老師展示了思政引領下《高等數學》“內容-方法-評價”三位一體的創新教學模式。他創新性地將AI智能技術應用于教學中,開發了課前AI助教、思政資源庫、應用案例集等,有效破解了傳統教學在思政融入深度、學生參與度、能力培養及評價單一等方面的痛點。他的相關實踐已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不僅教師在教學改革和教育教學創新中獲得顯著成績,而且學生均在各類競賽中也屢獲佳績。

徐義爽老師以“邁克爾遜干涉儀”教學為例,深入剖析了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核心挑戰,如實驗內容孤立、驗證性實驗如何啟發探究、理論深奧等。她通過引入信息技術、豐富教學互動、鼓勵創新思考、深挖課程內涵與延伸知識應用等方式,成功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思維解決問題,有力支撐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在熱烈的自由研討環節,與會骨干人才圍繞“骨干人才培養機制優化”“專業建設前瞻布局”“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策略”及“教師個人成長路徑支持”等核心議題展開了深入而務實的交流。大家各抒己見,觀點碰撞激烈,現場氣氛活躍,凝聚了諸多共識。
會議最后,參會領導發表了重要講話。教務處舒敬榮處長針對研討中普遍關注的教師課時量設定、教科研項目申報與支持政策等具體問題,進行了細致的現場解答與政策闡釋,為教師們解決了實際困惑。劉曉明副院長高度評價了骨干人才隊伍展現出的卓越素養與豐碩成果,稱贊他們是學院事業發展的中流砥柱。他們的探索與實踐為學院內涵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推動了學院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趙志南副書記作總結發言,他再次重申學院將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骨干人才的培養、激勵與作用發揮置于戰略核心地位,充分肯定了現有成績。同時,他對骨干人才隊伍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家繼續勇擔使命,聚焦核心任務攻堅克難;持續追求卓越,在教學科研、育人成效上再創佳績;深化協同合作,形成推動學院整體躍升的強大合力。

本次研討會聚焦發展核心議題,交流深入,成果豐碩。它不僅為骨干人才提供了展示與發聲的平臺,更清晰勾勒了學院下一階段聚力攻堅的方向與路徑,為加速推進學院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與行動基礎。會議在熱烈而充滿信心的氛圍中圓滿結束,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攜手共進,為學院的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