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建院20周年之際,2025年4月26日上午9時,由天津市寶坻區法學會指導,金沙城js93線路檢測中心法律系主辦,山東文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靖霖(天津)律師事務所協辦的“數智時代以實踐為導向的知識產權本科教育”研討會,在第12教學樓300會議室成功舉行。本次研討會恰逢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自天津市知識產權局、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天津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山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天津璽名律師事務所、天津硯中律師事務所、天津羅維律師事務所、山東文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寶坻區法學會、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法院、天津市寶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的實務專家,以及來自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浙江萬里學院(寧波知識產權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高校的資深學者,共計近三十位嘉賓齊聚金沙城js93線路檢測中心,共同為數智時代背景下以實踐為導向的知識產權本科教育出謀劃策。

研討會的開幕式暨主旨報告環節由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法律系主任朱京安教授主持。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張永鋒副院長代表學院發表開幕致辭。張院長對各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他指出,天津學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浪潮中走過20年歷程,見證了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如今,數字技術重塑知識產權行業,傳統教育模式面臨挑戰,培養具備科技思維、數據素養和跨界整合能力的人才迫在眉睫。學院將秉持開放辦學理念,深化產教融合,期待通過本次研討會探索知識產權教育新路徑。

天津市知識產權局政策法規處四級調研員王瑞代表市知識產權局發表開幕致辭。她提到,今年是專利法實施40周年,天津市在知識產權工作上成果顯著。知識產權是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在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等領域成績突出。她強調,以實踐為導向的本科教育對培養高素質人才至關重要,希望研討會能推動知識產權教育創新。

天津市寶坻區法學會專職副會長王永泉發表開幕致辭。他表示,在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的時代,知識產權法治實踐面臨變革,當前知識產權本科教育存在與實踐需求脫節等問題。此次研討會是推動法學教育改革的關鍵舉措,法學會將整合資源,助力培養契合時代需求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司法與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王彬在會議中發表題為“數智時代的權利思維—— 從AIGC版權的判定切入”的主旨報告。他以“春風送來了溫柔”這一AIGC版權判定典型案件為切入點,深入剖析數智時代權利思維的變革路徑。王彬教授指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法教義學在處理新興案件時暴露出明顯局限性,難以準確界定AIGC生成物的作者身份、作品屬性及獨創性標準。對此,王彬教授提出,面對AIGC生成物的版權保護問題,需實現三大思維轉變:其一,從概念本位走向效果本位,法律解釋與權利界定應突破傳統教義學框架,以制度運行的社會效果為導向;其二,從事前嚴控轉向后端平衡,摒棄高成本的事前審查模式,通過事后規則調整實現版權保護與公眾利益的動態平衡;其三,從人機對立走向人機協同,將AI視為創新工具,通過優化版權激勵機制釋放人機協作的技術紅利。這些轉變旨在降低創作門檻,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適應數智時代發展需求的知識產權治理新范式 。

天津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基地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科技專家庫知識產權專家管榮齊,以“數智時代知識產權制度的挑戰和應對——以腦機接口中神經信息保護為例”為題,作主旨報告。他以腦機接口中神經信息保護為例,闡述了數智時代知識產權制度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管榮齊教授指出,在腦機接口技術場景下,神經信息保護面臨多重困境。從知識產權客體維度看,神經信息多以生物電信號、腦波數據等形式存在,難以達到傳統知識產權法對“獨創性”和“可固定性”的要求。在主體層面,神經信息的采集、處理與應用涉及用戶、技術開發者、醫療機構等多方主體,權利歸屬界定復雜。此外,技術迭代的快速性與法律滯后性之間的矛盾,使得神經信息面臨隱私泄露、利益分配失衡等風險。針對上述問題,管榮齊教授提出,應構建動態場景化的保護機制。根據神經信息在醫療診斷、智能交互等不同應用場景的特性,制定差異化的保護規則。同時,推動知識產權制度的系統性革新,形成涵蓋專利、著作權、商業秘密等多維度的立體保護體系。

研討會第一單元主題為“數智時代知識產權的行業變革和人才需求”,由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法律系知識產權教研室主任楊馨淼副教授主持。

天津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部周佳部長提出,行業需要跨學科綜合能力的人才,學校應注重跨學科課程設置和學生司法實踐經驗的積累。

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閆濤法官結合審判經驗,強調知識產權審判人員須具備技術學習和創新能力,學生應扎實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拓寬資源信息鏈,提升法律檢索能力。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知識產權辦公室)康贊檢察官表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需加強學科協同,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天津璽名律師事務所主任,天津守正知識產權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陳璽名主任結合自身經歷,建議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山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副會長,山東文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傲福提出,行業變革對人才提出新要求,應加強數據和AI賦能學科建設,打造實訓合作機制。

天津硯中律師事務所主任,天津市君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張東浩強調,要提升學生溝通能力,培養其與客戶交朋友、當軍師的意識,以適應行業需求。

山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李守運會長擔任第一單元與談人。他在與談中肯定了研討會的意義,指出知識產權本科教育面臨的問題,如學科定位、師資培養等,并提出知識產權本科教育應加強理工知識背景的教育,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做好就業崗前培訓,同時開拓非技術方向的就業領域。

第二單元主題為“數智時代知識產權本科教育的應因”,由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法律系實踐教學指導中心主任劉國平副教授主持。

浙江萬里學院法學院知識產權教研中心主任,寧波知識產權學院辦公室主任焉建萍博士介紹了萬里學院法學院知識產權專業的培養定位、建設成果及面臨的問題。該校圍繞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在師資、課程、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工作,但面臨人才供需不匹配、師資難題和專業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天津科技大學法學院法學系主任郭婧瀅博士分享了天津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知識產權專業的開設情況、存在問題及改革措施。學校通過增加師資力量、優化課程體系、推進產教融合等方式,應對傳統培養模式面臨的挑戰。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法律系知識產權教研室主任楊馨淼副教授介紹了金沙城js93線路檢測中心知識產權專業恢復招生的情況及面臨的課程設置、師資建設、實踐教學等困惑,同時也分享了金沙城js93線路檢測中心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建設的思考和思路。

天津工業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李樹成副院長擔任第二單元的與談人。他在與談中充分肯定了各與會高校在知識產權本科教育工作中作出的努力,表示有必要加強與實務部門的溝通,進一步優化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體系。同時,他還分享了天津工業大學在知識產權教育中的探索與困境,包括課程體系設置、教師職稱成果認定、學生意愿等方面的問題。


在自由發言環節,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旭凱、天津羅維律師事務所主任李莉、天津市寶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科科長白璐等與會代表聚焦“實踐導向”核心,從行業痛點出發,勾勒出數字時代知識產權人才的能力畫像——既需精通法律規則,又需掌握技術工具應用與跨領域協作能力。高校需要優化課程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推動知識產權本科教育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塑造”轉型,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輸送更多“懂技術、善法律、會運營”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研討會的最后,寧波知識產權學院執行院長、浙江萬里學院法學院唐先鋒教授進行了會議總結。唐院長指出,要加強知識產權教師實踐背景的培養,優化課程設置,增加知識產權類課程比重,提升學生信息檢索和分析能力。
本次研討會一直持續到將近下午一點,與會學者和實務專家暢所欲言,研討深入。本次研討會搭建起知識產權本科教育高層次交流合作平臺,從國家人才需求的角度確定了數智時代知識產權本科教育的發展方向。本次研討會不僅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注入新動能,更是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關鍵實踐。各方將以此次研討會為起點,緊扣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目標,攜手構建“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創新培養體系,在教育改革深水區中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人才培育新范式,為筑牢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人才基石、推動知識產權事業在新發展格局中高質量躍升貢獻智慧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