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之義進庠序 菁菁校園滿親情
——記新華網報道金沙城js93線路檢測中心開展踐行孝道活動
2012年5月14日,新華網一篇題為《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孝心社開展弘揚孝道活動》的新聞報道,得到國內各大網站爭相轉載,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在全院師生中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件事之所以能夠得到新華網的報道要從2012年初的寒假說起。

2012年寒假前夕,正值全院師生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之際,一場以“弘揚孝道文化,孝心回饋家庭”為主題的孝心實踐活動正在籌劃之中,同學們反響熱烈,積極報名參與。
“孩子他爸爸生病住院,我又要工作,孩子好像一下子長大了,白天去醫院照顧爸爸,自己做飯、收拾家務,幫我分擔了許多,讓我感覺有了依靠……”這是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土木1002班學生路金鵬的母親寒假期間給他寫的反饋評語。會計1003班的郭芮彤同學在寒假里親手為爸爸媽媽做了一頓午飯。在寒假孝心實踐活動的反饋調查中,當郭芮彤的爸爸提到女兒為自己做的那頓飯的時候,還是抑制不住自己自豪的心情,他說:“這是女兒第一次為我們倆做飯,雖然飯菜的味道和她媽媽的手藝有差距,但畢竟是女兒的一片心意,做父母的從心里感到高興。”
在整個孝心實踐活動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從家長的反饋信息中可以看出,原來很多的家長都苦于孩子叛逆、嬌生慣養,平時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很少,家長自身也是沒有意識到需要孩子回饋親情,自己只是一味的奉獻、呵護孩子;由孝心社這個學生自己的組織牽頭,孩子們在體現孝心中,讓家長們嘗到了前所未有的甜頭;孩子們不是沒有孝心,不是忽視家長的情感,只是被溺愛慣了,缺乏這樣的孝道教育,久而久之缺失這樣的孝敬意識。
2012年3月開學初,在充分總結了寒假孝心實踐活動后,學院趁熱打鐵立即組織開展了“我為父母盡孝心”主題征文活動。全院學生踴躍參加,收到的征文稿件共1358份。經歷了寒假期間的身體力行,同學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大家紛紛一書胸臆,寫下自己的感受,把心中最火熱的孝心用紙筆傳達出來。
2010級土木工程專業的何國君同學在她的《你的快樂,我的幸福》一文中寫道:“一場煙雨朦朧之后,天空被洗得毫無生機。無孔不入的寒風透過縫隙吹得母親雙手通紅,可是她依舊不停地干著活。我心疼地看著這一切:什么時候我才能撐起這個家,什么時候才能讓母親享受安樂的日子。……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邊是母親的呼喚。”何國君來自重慶梁平縣的農村,家里條件不好,但是為了讓她能讀書,爸爸媽媽依舊辛苦地勞作。正因為如此,她從小就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平時省吃儉用,每次假期回家都會做很繁重的農活。為了減輕爸媽的負擔,何國君刻苦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她知道,自己比很多不能上學的孩子要幸運得多,這一切的幸福都來自于父母的饋贈。
2012年5月8日,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孝心社這樣一個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孝道文化,構建學院德育教育陣地”為宗旨的學生組織應運而生,成立大會在學院理工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各班代表共200多名同學參加了成立大會,學院黨委書記王斌對孝心社的成立表示祝賀并提出了希望。孝心社更是提出了“行孝不能等”的建社口號。至此,孝道文化的弘揚工作在學院全面鋪開。
“真高興看到新華網上的報道,母校的活動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意義了,祝孝心社越辦越好。”這是一名畢業生在孝心社微博上的留言。新華網對金沙城js93線路檢測中心孝心社開展弘揚孝道活動進行報道后,全院師生反響強烈。會計1007班孝心小組組長林彥霖同學說:“作為孝心社一名普通的成員,我感到很自豪,孝心社已經得到同學、老師、家長還有媒體的關注,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開展更多有意義的活動。”一些同學把新華網的報道轉發給自己的父母,管信1001班王嬌同學的媽媽看過報道后說:“作為家長,我們一直關注著孩子和學校共同的發展,看到學校取得的成績,我們也感到很高興。學校舉辦的這個活動也很有意義,希望能夠繼續舉辦類似的活動。”
《孟子》有云: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指的就是學校教育應該融入孝道文化內容,用孝敬父母、尊重兄長的理念影響青少年,達到社會和諧、人情溫暖的境界。在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文化不斷豐富的今天,不斷缺失的傳統道德文化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一個簡單的孝字體現的不僅僅是家庭溫暖的現象,更多是自然流露出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文明禮儀思想。在多元的世界里,中華民族由內而外的傳統道德應該被喚醒,被放大,被繼承和發揚。不要盲目追逐利益,不能數典忘祖,要加倍珍惜老祖先留下的豐富遺產,不斷夯實民族的根基。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群學生,有了這樣的文化底蘊,才會不斷發展,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