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19:00,金沙城js93線路檢測中心學生藝術團民樂團“遇見民樂,奏響青春”紀念五四運動專場音樂會于理工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金沙城js93線路檢測中心團委書記羅富臣,機械系黨總支書記郭雅娟,外語系黨總支書記何紅升,藝術教育中心主任林碧蕓,學生藝術團及在校師生共同欣賞了精彩的演出。
本次音樂會由藝術教育中心主辦,學生藝術團民樂團承辦。演出開始前,學術報告廳內座無虛席。在一段精彩的開場視頻后主持人宣布演出正式開始,在學生藝術團民樂團指導老師陳倩的指揮下,一首《花好月圓》完美開場,緊接著陳倩老師為觀眾詳細的介紹了學生藝術團民樂團的基本編制,并且讓每個聲部彈奏了一小段樂曲,使觀眾能夠更好的了解每種樂器的獨特音色,從而更深入的理解民族器樂。接下來學生藝術團民樂團帶來了一首大合奏《阿眉族舞曲》,我國臺灣省的高山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作為高山族人口最多的一支族群,阿眉族人更是個中翹楚,他們用歌舞抒發情感,用歌舞贊美生活,從歌舞中獲得力量,這首曲子更是將這種精神完美的展現出來。之后學生藝術團民樂團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穎的節目,音樂相聲。通過嗩吶、笙和語言的巧妙結合,表現了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的魅力。隨后,學生藝術團民樂團帶來了傳統曲目古箏重奏《梁祝》和琵琶重奏《送我一支玫瑰花》,一個婉轉凄美,一個熱情似火,兩曲相互呼應,充分展現了這兩種傳統樂器的特色與魅力。上半場的演出在琵琶聲中結束,隨后的串場視頻記錄了學生藝術團民樂團這些年成長的點點滴滴,有歡笑,有淚水,有失落,有成功。往事歷歷在目,不少團員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下半場由《風居住的街道》溫情開場,二胡與鍵盤,一個古典,一個現代,一個深沉,一個開朗,一個韻味悠長,一個清新明快,再配之伴舞的柔美,三者搭配交織,互訴衷腸,仿佛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緊接著民樂團又為大家奉上一首琵琶曲《歡沁》,琵琶在曲中的表現力顛覆了人們對琵琶曲的常規認識,而鋼琴的伴奏則給人一種現代氣息,閉上雙眼,仿佛看見一群孩童嬉鬧于林間或市井。隨后,低音聲部為大家奉上了一曲由阮族樂器改編的《加州旅館》。此曲由阮族樂器,低音貝司,吉他等樂器改編的《加州旅館》無論從視覺還是聽覺上都給大家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接著在大提琴低沉婉轉與二胡細膩凄涼的旋律中,響起了那首熟悉的《菊花臺》,相信在場的觀眾會在二胡與大提琴的纏綿中體會到“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愛恨情仇。凄美的《菊花臺》之后是一首充滿異域風情的嗩吶獨奏《陽光》。嗩吶一直是傳統民樂中最為高亢的樂器之一,在傳統民樂現代化的進程中,現代人賦予了嗩吶更多的韻味,演繹者純熟的技巧,活潑歡快的旋律使人眼前一亮,不由得拍手叫好。眾所周知,休閑游戲文化是新世紀新興文化的一部分,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誕生了許多深受大眾喜愛的佳作,接下來是民樂小合奏《斗地主》。此曲是對游戲音樂的演繹,讓現場的觀眾們領略了新民樂的別樣風采。最后,音樂會進入尾聲。學生藝術團民樂團為大家帶來了一曲他們的獲獎曲目《瑤族舞曲》。該作品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采用單樂章復三段體結構。作曲家以民間舞曲《長鼓歌舞》為素材,用管弦樂的手法,豐富、生動的展現了瑤族民眾歡歌熱舞的喜慶場面。樂曲用優美的旋律,表現了能歌善舞的瑤族人民的生活情貌。一曲結束后,掌聲經久不息。于是民樂團又為大家帶來了一首返場曲目《拉德斯基進行曲》,在掌聲與音樂的交織中,音樂會終于圓滿的落下了帷幕。
金沙城js93線路檢測中心學生藝術團民樂團的專場音樂會,不僅帶給了師生們一場視聽盛宴,而且豐富了同學們的業余生活,此外還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親近藝術、提升藝術素養、感受藝術魅力的機會,促進大家對音樂藝術的交流,為我校藝術文化發展提供了平臺,使優秀的音樂文化得到發展和傳承。
(供稿:藝術教育中心)
(宣傳部/學生通訊社 鄧清嬋 劉夢宇攝)

民樂合奏《花好月圓》

古箏重奏《梁祝》

琵琶重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二胡曲《風居住的街道》

琵琶曲《歡沁》

二胡與大提琴演奏《菊花臺》
